在明朝嘉靖年间的政治漩涡中,一场正义与奸佞的较量震撼朝野。
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,兵部武选司杨继盛因直言弹劾权奸严嵩,惨遭诬陷处死。
兵部给事中吴国伦,在众人缄默时挺身而出,毅然倡议为杨继盛赠礼送葬。
这份无畏之举,犹如黑暗中的一束光,却也因此触怒严嵩,被贬为南康推官。
此时李攀龙正在济南养病,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,写下了下面这首诗为其送行。
图片
《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》
李攀龙〔明代〕
青枫飒飒雨凄凄,秋色遥看入楚迷。
谁向孤舟怜逐客,白云相送大江西。
这首诗的大意是:
阵阵寒风,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。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,雨中秋色,一片迷蒙。
有谁会到这孤舟上可怜被放逐的你呢,只有白云一路相伴,送你到大江以西。
李攀龙,字于麟,号沧溟,历城人。世宗嘉靖间进士,官至河南按察使。
继“前七子”之后,与李先芳、谢榛、吴国伦、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,
为“后七子”的领袖人物,被尊为“宗工巨匠”,主盟文坛20余年,其影响及于清初。有《沧溟集》《古今诗删》等。
李攀龙是致力于学唐的诗人,这首七绝就神似唐音,可以出入李太白、王少伯之间。从中可以窥见作者熔铸之功力。
图片
首句以“青枫”和“凄凄秋雨”两个意象,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日送别图景。
青枫在秋风秋雨中飒飒作响,营造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。
“飒飒”和“凄凄”两词,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,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不舍。
次句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愁。诗人遥望秋色,只见一片迷蒙,友人即将前往的江西之地,在茫茫秋色中显得更加遥远而模糊。
“迷”字用得极妙,既是当时现场景色的真实描写,点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,
又暗示离人前途的渺茫,自然界的风雨常使人联想到政治风雨,
暗含了诗人对好友今后命运的担忧。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途不明的忧虑与牵挂。
三句诗人笔锋一转,将关注点从自然景物转向即将远行的友人。在这孤舟之上,有谁能够怜惜这位被贬谪的逐客呢?
“逐客”指的是友人吴国伦,诗人以“逐客”相称,既表达了对友人遭遇的同情,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黑暗。
结句以白云相送作为结尾,既是对友人的深情慰藉,也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豁达情怀。
尽管友人即将远行,但白云将伴随他一路西行,给予他无尽的陪伴与慰藉。
有白云相送,何其绝俗,堪称神来之笔。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,既含蓄又深沉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。
全诗意境深远,情感真挚,其间有离别的黯然销魂、也有对友人遭贬的同情与愤慨,意在象外。
【声明】图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免息炒股配资,炒股怎么配杠杆,杠杆炒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